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
保护个人信息不能止于“隐私面单”


(相关资料图)

□ 吴学安

成都市青羊区青羊大道一个小区的业主刘女士取回5件快递包裹,分别来自湖南、广州等地,承运方都是中通,其中有4件快递包裹都未隐藏她的电话号码。连日来,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区6个小区,在快递取件点随机收集了39份快递面单。记者通过梳理发现,收件人电话号码未隐藏或未规范隐藏的有22份,占比约56.4%。

(据7月7日《中国消费者报》)

随着快递业的迅猛发展,快递单成为泄密单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匿名性、快递单的开放性,肆意搜集、贩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。个人信息泄露后,消费者轻则会不时接到广告短信和电话,严重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自身安全。

为了进一步保护个人隐私,“隐私面单”应运而生。“隐私面单”其实就是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。例如,对用户的手机号会通过技术手段隐藏部分数字,派件员能通过App联系到收件人,其他人再难从快递面单上窃取消费者隐私。

此前,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公布《快递电子运单》和《通用寄递地址编码规则》两项国家标准,明确提出快递电子运单上避免显示完整的收寄件人姓名、联系电话、地址等个人信息,收寄件人姓名应隐藏1个汉字以上,联系电话应隐藏6位以上,地址应隐藏单元户室号。

“隐私面单”能否全面推广,关键还是要看“隐私面单”试运行后的用户反馈和实际效果。从一些试运营的情况来看,会增加快递员的时间成本,而用户如果让物业或他人代收,无法快速找回自己的快递,或许会影响用户的消费体验。其实,信息泄露不仅仅在快递运输过程中,“隐私面单”只能堵住快递过程中少数环节的漏洞,剩下的任何一个环节仍然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。建立一个全流程的面单信息管理机制同样重要。这个机制应该包括面单信息的管理、内部信息化的监管以及追责机制。

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,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快递业使用“隐私面单”上,仍需标本兼治、综合施策。一方面,快递业推出“隐私面单”将用户个人信息“加码”隐藏,有助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。但在让“隐私面单”成为快递行业标配的同时,还应尽快推出、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,划出公民信息保护的明确红线,避免信息被搜集、贩卖。另一方面,执法部门更要加大打击倒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,从源头上抓起。而用户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,尽量避免主动泄露的行为。例如客户在寄快递时,收货地址尽量不要写居住地址,可填写公司地址,快递面单上的信息能简则简。收件后,对外包装上贴的快递单,应抹去个人信息后再扔掉。

《中国质量报》

标签: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