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文/露 食衣住行已經漸漸西化的我們,日常生活中早已少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影子。我們吃漢堡蛋糕、穿T-shirt襯衫、住水泥洋房……,就連慣用的時間日期也是使用西元制。各位小朋友應該幾乎很少聽到子、丑、寅、卯這些字眼了吧?今天就要來跟大家介紹古人對農曆月分的別稱,接受一下文學歷史的洗禮。十二月令 各有別稱農曆一月(正月)又稱「端月」,顧名思義是一年的開端,端與瑞也形似,期許一年有好的開始、吉祥徵兆。農曆二月又稱「花月」,春天是萬物復甦、春暖花開的開始,因此將這起始月分稱為花月。農曆三月又稱「桐月」,這時候桐花初綻放,桐月這個名詞要提醒大家:該出門賞賞雪白的桐花海啦!農曆四月又稱「梅月」,咦?梅花不是愈冷愈開花嗎?原來這是指梅雨季時,長江中下游的江南梅子成熟時期,而非梅花唷!農曆五月又稱「蒲月」,端午節除了吃粽子、划龍舟以外,習俗上還會把菖蒲、艾草成串吊掛門口,取其陽剛耐陰、趨吉避凶的象徵。《本草綱目》有提到:「菖者百草之先生者,感百陰之氣為菖蒲」,所以古代人也會洗菖蒲浴、喝菖蒲酒。農曆六月又稱「荔月」,聰明的你,知道這時候荔枝正當時、正好吃了吧!季節輪替 自然應對農曆七月又稱「瓜月」,時令進入初秋,瓠瓜、絲瓜、苦瓜……家庭主婦可以進入瓜瓜料理季囉!農曆八月又稱「桂月」,桂花雖然全年都開花,但八月是盛開期,古人說它「清芬漚郁,餘花所不及」。桃園大溪的齋明寺,便有許多桂花喬木,不妨趁此時去接受一下花香的洗禮!農曆九月又稱「菊月」,菊花是花界四君子之一,又稱長壽花,九九重陽節亦稱菊花節,祝福長輩們淺嘗菊花茶、幸福長長久久。農曆十月又稱「陽月」,由於此節氣上天氣溫暖如春,又稱為小陽春,部分果樹也因應這種暖和而開第二次花。農曆十一月又稱「葭月」,葭就是蘆葦,「冬至到而葭灰飛,立秋至而梧葉落。」大部分人只清楚冬至吃湯圓,葭月提醒大家欣賞戶外紛飛的蘆葦花。農曆十二月又稱「臘月」,古人在此時舉行臘祭,就是祭祀神靈的儀式,也是最忙的月分:除舊布新、辦年貨、祭祖神……而小孩最開心的就是迎新年啦!由月分便可以看出季節的輪替跡象,也能知曉當季當令盛產的蔬果,以及所對應的自然現象,是不是很實用啊!由此可見,古人的生活可是很詩情畫意的,也很懂得把大自然融入日常用語中,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與發揚中華文化之美吧!标签: